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崇高的卫生职业精神,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城阳区人民医院“百名优秀党员”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需要中砥砺前行,书写着无愧于医者的精彩篇章。
“大夫,我这病必须手术治疗吗,还有其他办法吗?”城阳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门诊内,一名患者听到王浩文给出的治疗方案后急切地说,本以为自己只是吃坏了肚子,没想到检查后是胃巨大溃疡。得知患者因家里经济条件、工作忙碌等原因不想做手术后,王浩文微皱眉头,一边看着患者的检查结果,一边在脑中飞快地思考着治疗方式。
最后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主观要求,王浩文决定先使用药物对这名患者进行治疗。“回家之后好好休息,按时吃药,两个周之后一定要回来找我复诊。”王浩文麻利地开着处方,同时仔细嘱咐着患者回去需要注意的事项。
王浩文今年51岁,入党13年了。工作中的他总是穿戴整洁,天生带着一种儒雅俊朗的气质,在白大褂的映衬下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作为消化内科负责人,王浩文每天都很忙碌,要兼顾科室的管理、门诊、内镜手术、查房、培养年轻医生……但无论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王浩文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对待病人他时刻对生命充满敬畏,认认真真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都说消化系统有“四多两高”:器官多、功能性疾病多、恶性肿瘤多、学科交叉多;患病率高、住院率高。因此,一名优秀的消化内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消化疾病的危急重症多,消化道大出血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多年,王浩文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有着丰富经验,熟练掌握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的操作检查以及内镜下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与治疗,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医生们用精湛的医术帮病人解除了病痛,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架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一次,一名患者因肝硬化,食管下端增厚,腹腔积液被紧急收治入院,不久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王浩文和团队立即给予输血、补液、止血等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体内仍有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也不稳定。“我们分析研究后,考虑是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立即采取急诊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抢救患者生命。”时隔多年,王浩文对那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仍记忆犹新。为争取抢救时机,王浩文给予患者边输血边行急诊胃镜检查,进镜后发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食管腔、胃腔内大量积血,胃底小弯侧可见新鲜血液喷射,组织胶注射后出血停止了。后来患者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还有一次,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便血来医院做检查,王浩文详细了解后得知他患痔疮好几年了。“四五十岁的年纪正是消化道早癌的高发期,一旦确诊就会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压力,可以说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王浩文解释。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他建议患者做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肠道早癌。这种情况如果发现不及时,切除不及时,几年后就会转变成进展期癌症。最后王浩文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了早期肿瘤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手术,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性的可能,这让患者和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在王浩文看来,医学是有温度的,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练好“手艺”是必须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每次查房时,他从不走过场,每一张床位都要走到,每一名病人都要问到。当遇到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时,王浩文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病人不清楚,不踏实,才会不停地问。做医生要学会将心比心,你尊重患者,他们都能感受到。”王浩文坦言,每次看到患者通过自己的治疗得到康复,就会觉得非常满足。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党员档案
王浩文,城阳区人民医院内科四支部书记,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山东省内镜医师分会委员,青岛市消化病学会委员,城阳区十大青年志愿者。从事消化内科专业二十余年,先后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天津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消化系统危重症处理及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胃镜下的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食管支架置入术,胃镜下的食管胃内异物取出术,胃结石碎石术,胃、肠息肉切除术、十二指肠镜下的ERCP、ERBD、ENBD、EST+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