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城市中,有这样一个安静的角落,灯光柔和,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这里是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病房,是万克苗日常坚守的阵地。她每天身穿整洁的白衣,步伐坚定,带着对工作的热忱和对患者的关爱,投入到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中。作为主管护师,她用心守护着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即将到来的护士节,让我们走近这位白衣天使,感受她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
仅用五秒为心衰患者赢得生死时速
在万家灯火团圆的2024年除夕之夜,一位身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的70岁心衰患者,却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徘徊。当晚,万克苗如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一位多脏器衰竭、心衰严重的患者突然出现了呕吐症状。在家属清理呕吐物后,患者并无好转。随后家属找到正在值班的万克苗,想通过设备吸痰来缓解症状。正当万克苗为患者做吸痰准备时,患者突然出现了翻白眼、口唇干燥、失去意识的紧急情况。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万克苗迅速作出反应,她意识到患者可能出现了呼吸道阻塞的危机。然而,由于患者失去意识,嘴巴无法张开。此时,万克苗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尝试从口腔吸引,还是寻找其他途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果断决定从患者的鼻腔进行吸引操作。这一决定,仅仅用了五秒钟的时间。
在万克苗的熟练操作下,从鼻腔吸出的痰液迅速缓解了患者的呼吸道阻塞症状。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这一奇迹般的转变,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家属都为之动容。事后,万克苗回忆道:“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虽然从鼻腔吸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认为这是当时最可行的方案。”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之心,让万克苗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及时察觉双手解困化解患者腹胀危机
虽然万克苗每天要同时照顾多位患者,但她始终保持着对每一位患者的细心关注。近日,她在日常查房时,发现一位60岁的心梗患者已三天没有排便,且腹胀难忍。万克苗立即采取了灌肠、使用开塞露等措施,但均未取得明显效果。面对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万克苗二话没说戴上手套,为患者手动抠出硬便,在操作过程中,她发现患者的粪便已经结成硬块,难以排出。她毫不犹豫地用手指抠出了一块块硬便,直到患者的肠道恢复通畅。整个过程万克苗没有丝毫怨言,她的专业精神让患者和家属深受感动。家属感激地说,“多亏了万护士,我们都没发现这个问题。她的细心和耐心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真的很感谢她。”患者也在万克苗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正常排便。
万克苗表示,作为一名护士,她的职责就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和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她会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创新教学查房新形式学生“冲锋”当主角
万克苗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系,2011年参加工作即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19年开始担任医院心内科总带教。她在临床教学中积极推行创新,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同,万克苗倡导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查房新形式。在新的查房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组织者。学生在课前需要自行查阅病例资料,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并通过网络搜索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在查房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并展示病例分析,与团队成员和带教老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查房过程中来,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老师也会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万克苗说。
除了创新教学查房模式外,万克苗还将进修时学习到的Sbar沟通模式(标准化患者沟通)的汇报模式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在每天的交班会上,护士需要详细汇报所管床位患者的特殊情况、特殊病情变化以及特殊治疗等信息。通过这种模式,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加强,有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万克苗持续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充实自己。她先后荣获了2021年护理说课比赛一等奖、2021年“扬帆杯”护理技能竞赛理论知识一等奖;被授予2020年度城阳区工人先锋号、城阳区三八红旗手称号等荣誉称号。在万克苗看来,护士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守护每一个生命。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病患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