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今天感觉咋样?”“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祝大夫你这手指怎么回事?”“不要紧,就是伤了一下,快好了。”这是城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里上演的温馨一幕,住院老人口中的祝大夫就是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祝斌,一个多月前在抢救患者时不小心导致右手食指骨折。
死神手里夺命
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有可能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就抽搐昏迷,濒临死亡。8月30日,是个周五,那天发生的事,祝斌仍历历在目。一位患者突发心梗,半小时内被送到医院,接诊的祝斌需要立即将患者堵塞的血管打通,抢救他的生命。然而在与家属电话沟通时,家属希望患者能转到离家较近的其他医院治疗,方便照顾。祝斌反复强调了心梗的严重性和治疗时间的重要性,但患者和家属依然坚持,眼看着患者签字拒绝,无奈的祝斌正转身走到门口时,患者突然四肢抖动、两眼上翻、失去意识,“心脏骤停!”祝斌一个箭步跑到患者跟前,立即电除颤、人工心肺复苏,大约1分钟后,患者很快恢复了意识。
“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心肌,等的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心梗的患者随时可发生猝死的危险。医生可视范围内的心脏骤停,只要立即抢救,90%的人是能救过来的。”在将患者推往介入手术室的时候,因为太着急,祝斌右手食指撞在了门框上,“当时也顾不得疼了,救人要紧,我不希望患者在去手术室的途中再发生心脏骤停。直到做完了手术,我才觉得手指用不上力,当时也没当回事。”
两天后,祝斌的手指越来越疼,检查后发现,是右手食指远端关节面骨折,固定好后,医生嘱咐他右手尽量不要活动,然而他依然坚持坐诊、查房、会诊、指挥抢救,一个月后拍片发现骨折部位没有愈合,又进行了手术治疗,用钢钉固定。
“如果当时我能再沉稳一些,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会耽误工作。”祝斌自责道。
21年“心路”坚守
因为父亲是一名医生,祝斌从小耳濡目染,对医生这个职业格外崇拜,因此他选择了从医。 “以前只知道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去救人,很了不起,也受人尊重,而入职后,我才深入骨髓地体验到作为一名医生必须经历的心酸和磨砺。”
1998年,刚参加工作的祝斌还是当时城阳人民医院大内科的医生,2000年,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祝斌被分配到了心血管内科。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手术的经历让他险些放弃,然而过了那个坎儿,祝斌才坚定地在心血管内科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今天。
“那时我在北京一家医院学习,第一次跟着老师做心脏手术,当拔出患者的动脉鞘时,一股鲜血瞬间喷了出来,看着那一滩血,我当时懵了,手足无措,想要退却,不料老师拿起我的手压住了出血的地方,对我说了两句话,‘今天你过了这个坎会迅速成长;过不了这个坎,你回去怎么面对大家?’我冷静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完这台手术。从那以后,我迅速成长起来,生死瞬间遇到的多了,遇事也就不慌了。”祝斌说。
由于心血管急危重症频发,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频频与死神打交道的科室,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都已成为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必备技能。祝斌除了熟练并掌握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与同事紧密协作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已是家常便饭。
因为冠脉介入的射线量很大,手术时,医生相当于整个人浸泡在X射线里。身穿铅衣,为的是防辐射,而一套铅衣重达30多斤。心血管内科手术有快有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情况好的,医生速战速决,半个小时之内就可能完成一台,遇上复杂情况,有时就要花上几个小时。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来说,挑战不仅仅来自手术,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一站几个小时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今40多岁的祝斌依然充满工作热情,不断提升自己,也更懂得与患者换位思考。在“富贵病”越来越多的今天,祝斌急于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他希望大家能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除了治病救人,祝斌还经常为基层医生培训,走进社区、学校宣教,希望人人都有科学的预防态度。
“从大学开始,我就已经感受到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差别,医路非常艰辛,但心底那份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从医之路上师长的期待关爱,家人的无条件支持,加上患者的赞许和肯定,使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祝斌说。